国台办:让台胞台企更有获得感和参与民族复兴的自豪感******
中新网1月11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日表示,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致力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让台胞台企更有获得感和参与民族复兴的自豪感。
11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请发言人介绍2022年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情况,有哪些主要特点?对2023年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有何预期?
马晓光表示,2022年,我们克服新冠疫情和民进党当局阻挠限制等不利影响,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扎实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
马晓光指出,一是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往来克难前行,总体保持稳定。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1至11月,两岸贸易总额2943.9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53.2亿美元,同比增长6.6%;自台进口2190.7亿美元,同比减少2.9%。据商务部统计,2022年1至11月,大陆新批准台资项目(含经第三地转投资)5470个,实际利用台资金额19.2亿美元。两岸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固。
二是积极协助大陆台企克服疫情影响,保持生产经营总体稳定。各地不断优化涉台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台胞台企同等待遇,送政策、送服务上门,全力为台商台企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出台扩大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相关政策,大幅降低台湾同胞特别是基层民众、青年群体到大陆创业门槛,获得台胞台青热烈响应。台企首度参与中国工业大奖评选,冠捷电子公司等8家(个)台资企业和项目分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提名奖,大陆台企获得感、荣誉感显著增强。
三是支持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落实落细“农林22条措施”,支持福建漳平台创园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福建三明创建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推进设立海峡两岸乡村振兴合作基地。目前在大陆农业及食品业领域投资的台企累计已超过1万家。
四是大力支持台商台企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台商投资结构更加优化。有关省市和两岸企业家峰会等创新方式,举办形式多样的涉台经贸活动,为台商台企参加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搭建平台,提供商机。积极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引导、支持台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台商台企利用进博会、各类展销会、电商平台等拓展内需市场。支持优质台企上市,深化两岸金融合作。2022年共有10家台企在大陆A股上市,在大陆上市台企现增至57家。
马晓光强调,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致力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让台胞台企更有获得感和参与民族复兴的自豪感。
(中国这十年·侨声)体育强国路 侨影相随行******
中新社北京10月14日电 (门睿)2022年2月4日,时值立春,在二十四节气的倒数中,全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迎接第24届冬奥会的开幕。全球华侨华人共赴这场“冰雪之约”,与祖(籍)国共享荣光。
从1932年首次有中国代表团正式参加奥运会,到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从“新中国奥运会第一人”吴传玉,到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中国走向体育强国的路上,始终有华侨华人的身影相伴随行。
近代以来,谋求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始终希望通过发展体育事业强健民族形象。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10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包括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在内的6人中国代表团出席,代表团成员、短跑运动员刘长春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归侨积极投身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印度尼西亚归侨、游泳运动员吴传玉为新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林丰玉、王文教、陈福寿等一批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回国效力,为新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第一代击剑人陶金汉创造了中国击剑史上的数个“第一”。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告诉中新社记者,当时,这些归侨不仅在运动赛事中为国家赢得荣誉,还在培养训练、相关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活动等方面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运动风”也吹进侨乡,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运动在东南沿海侨乡培养起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参与运动的“侨乡体育”现象。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更加多元专业,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促进中国体育事业走向新高峰,华侨华人也积极投身其中。由来自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余港澳台侨同胞捐资共建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正是最好见证。
爱国侨领、新加坡金鹰集团主席陈江和是港澳台侨同胞中首个为奥运捐资的个人,累计捐资500万美元支持“水立方”建设。他表示,北京奥运会是全球华人共同参与的盛会,港澳台侨同胞合力捐资支持奥运场馆建设,表达的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切盼望。
近年来,随着华侨华人日渐融入海外社会生活,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也走向海外,获得认可。每到中国传统节日,舞龙舞狮运动走上各国街头,展现中华文明魅力;龙舟运动已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开展起来,相关赛会收获越来越多当地外国观众关注;包括男女长拳全能和男女太极拳全能4个小项的武术项目也被列为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正式项目。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夕,华侨冰雪博物馆在河北崇礼落成,馆内6000余件侨捐藏品讲述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为中国体育事业尤其是冰雪运动做出的贡献,续写华侨华人与奥林匹克故事的新篇章。
归国兴教、捐资助学、捐建场馆、为国争光,从初入国际赛场到建设体育强国,中国体育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得到华侨华人身体力行地参与和支持。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即将在浙江杭州举办,新西兰华人艺术家晨晓受邀为赛会创作了6幅系列壁画作品。他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很荣幸有机会作为建设者参与到这场在家乡举办的体育盛会中,将尽全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