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是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
中新网1月9日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日就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表示,当前,医疗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是重要着力点。
米锋指出,要推进医疗资源升级扩容,保障好设备设施和药品配备,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和情况,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充分发挥医联体作用,畅通群众看病就医和转诊通道,保障重症风险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和转运收治。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作用,严格按照第十版诊疗方案,科学、规范开展诊疗工作,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
“世界第一兔”亮相古动物馆****** 本报讯(记者 李祺瑶)今天,中国古动物馆《“兔年话兔”——兔年特展》开幕,世界最早的兔形类动物化石领衔一批兔家族里的明星化石亮相。观众可跟随古生物学家的脚步,揭开兔形类动物起源与演化的秘密。 步入展厅,丰富的图文资料、珍贵的化石展品,按照“兔的演化”“兔子的起源”“兔鼠之争”“兔家族里的明星化石”4个部分依次展开。最亮眼的展品要数安徽模鼠兔的上颌骨化石标本和复原像,它们描绘了兔子祖先的形象。这件约6200万年前的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李传夔发现并命名,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兔形类动物。 展柜里,一片放大镜下摆着一块小巧的头骨化石标本。这是兔形目动物中最早的代表——远古道森兔的头骨。专家介绍,远古道森兔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距今约53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地层中,标本保存了带额弓的头骨及跟骨和距骨等附肢骨骼,其在骨骼形态上介于模鼠兔和兔形目动物之间,但因具有一对下门齿等典型兔形目特征,而获得“世界第一兔”的称号。 展览将持续至6月。
|